篇幅所限,本文只提供部分资料内容,完整资料请看下面链接
https://download.csdn.net/download/AI_data_cloud/88561430

资料解读:构筑NICC新型智算中心加速大模型发展

详细资料请看本解读文章的最后内容

引言: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与机遇

中国某著名企业专家段晓东在20239月发布的《构筑NICC新型智算中心 加速大模型发展》中,深入探讨了通用人工智能(AGI)时代的技术变革与产业机遇。他指出,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步入全新的生产力发展阶段,其影响力将超越蒸汽时代、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,重塑科学技术体系、产业布局及社会治理模式。在这一背景下,NICC新型智算中心的构建成为支撑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,其技术架构与创新方向值得深入剖析。

“X+AI”“AI+X”:人工智能的范式转换

段晓东强调,人工智能的应用模式已从早期的“X+AI”(行业附加智能化)转向“AI+X”(以AI为核心重构业务)。这一转变体现在两大维度:

  1. 融智:将AI深度融入各行业,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业务效率,例如AI+客服、AI+OA等场景。
  2. 赋能:以大模型为基础构建全新业务形态,例如AI内生的6G网络,实现“AI赋能网络网络使能AI”的双向协同。

6G网络设计中,AI赋能网络聚焦数据与模型构建,而网络使能AI则侧重计算与平台优化,两者通过资源、功能和服务层的耦合,形成统一架构,最终实现至简灵活的系统性能。

九天大模型体系:构建国家级智能底座

为支撑AGI发展,段晓东提出九天大模型分层体系:

  • L0基础大模型:面向泛场景的自主可控通用模型,定位为国家级智能底座。
  • L1行业大模型:聚焦供给侧,推动能源、医疗、制造等领域的智能化转型,例如通信行业的“AI内生6G网络

这一分层设计既保证了技术通用性,又满足了行业差异化需求,为生产力跃升提供核心驱动力。

NICC新型智算中心:五大技术重构

NICC新型智算中心是对传统云数据中心的系统性升级,通过新互联、新算效、新存储、新平台、新节能五大技术突破,构建E级超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。

1. 新互联:高速计算总线与GSE网络

  • 超级服务器()架构:千亿参数模型需8卡互联,而万亿级模型扩展至百卡互联,传统服务器架构演变为基于高速计算总线的架构,实现更低延迟、更高效率的数据交换。
  • 全调度以太网(GSE:突破传统以太网的性能瓶颈,通过逐报文容器分发和全局调度机制,替代InfiniBand的封闭生态,实现开放性与高性能的平衡。

2. 新存储:内存池化技术

传统GPUCPU分立存储导致数据搬移效率低下,NICC通过统一内存池技术,将HBM(高带宽内存)与DDR池化,提供统一寻址空间,简化开发流程并提升训练效率。

3. 新算效:存算一体与芯片协同

  • 三大芯片协同CPUGPUDPU协同优化,例如GPU+DPU组合满足可编程拥塞控制需求。
  • 存算一体设计:突破冯·诺依曼架构限制,通过稀疏化设计、算法-芯片协同等方式,实现能效比的数量级提升。

4. 新平台:算力原生技术

为解决跨硬件生态的兼容性问题,NICC提出算力原生理念,通过跨架构编译器、中间元语格式和原生运行时,实现一次开发,跨芯迁移,打破CUDAROCm等工具链的生态锁定。

5. 新节能:液冷标准化

面对单机柜40kW的高功耗挑战,NICC推动液冷技术的五大统一标准(机柜尺寸、接口、工质、供电、监控),目标实现PUE≤1.15的极致能效,同时兼容传统机房运维。

产业协作与未来展望

段晓东呼吁通过开放、协作、普惠、共赢的生态合作,加速NICC技术落地。他指出,智算中心的发展将经历异构期(2021年前)、集群期(2025年前)和超级池化期(2025年后),最终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需求。

结语

NICC新型智算中心不仅是技术架构的革新,更是AGI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。其五大技术方向——从高速互联到算力原生——共同构成了大模型发展的智能底座,为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提供核心支撑。

接下来请您阅读下面的详细资料吧。

Logo

GitCode 天启AI是一款由 GitCode 团队打造的智能助手,基于先进的LLM(大语言模型)与多智能体 Agent 技术构建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、智能、多模态的创作与开发支持。它不仅支持自然语言对话,还具备处理文件、生成 PPT、撰写分析报告、开发 Web 应用等多项能力,真正做到“一句话,让 Al帮你完成复杂任务”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