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码⽅法(medium)

题⽬链接:91. 解码⽅法

题⽬描述:

⼀条包含字⺟ A-Z 的消息通过以下映射进⾏了 编码 :
‘A’ -> “1”
‘B’ -> “2”

‘Z’ -> “26”
要 解码 已编码的消息,所有数字必须基于上述映射的⽅法,反向映射回字⺟(可能有多种⽅法)。
例如,“11106” 可以映射为:
• “AAJF” ,将消息分组为 (1 1 10 6)
• “KJF” ,将消息分组为 (11 10 6)
注意,消息不能分组为 (1 11 06) ,因为 “06” 不能映射为 “F” ,这是由于 “6” 和 “06” 在映射中并不等价。
给你⼀个只含数字的 ⾮空 字符串 s ,请计算并返回 解码 ⽅法的 总数 。
题⽬数据保证答案肯定是⼀个 32 位 的整数。
⽰例 1:
输⼊:s = “12”
输出:2
解释:
它可以解码为 “AB”(1 2)或者 “L”(12)。
⽰例 2:
输⼊:s = “226”
输出:3
解释:
它可以解码为 “BZ” (2 26), “VF” (22 6), 或者 “BBF” (2 2 6) 。

解法(动态规划)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算法思路:

类似于斐波那契数列~
1.状态表⽰
根据以往的经验,对于⼤多数线性 dp ,我们经验上都是「以某个位置结束或者开始」做⽂章,这⾥我们继续尝试「⽤ i 位置为结尾」结合「题⽬要求」来定义状态表⽰。
dp[i] 表⽰:字符串中 [0,i] 区间上,⼀共有多少种编码⽅法。

2.状态转移⽅程
定义好状态表⽰,我们就可以分析 i 位置的 dp 值,如何由「前⾯」或者「后⾯」的信息推导出来。

  • 关于 i 位置的编码状况,可以分为下⾯两种情况:
    i. 让 i 位置上的数单独解码成⼀个字⺟;
    ii. 让 i 位置上的数与 i - 1 位置上的数结合,解码成⼀个字⺟。

就上⾯的两种解码情况,继续分析:

  • ◦ 让 i 位置上的数单独解码成⼀个字⺟,就存在「解码成功」和「解码失败」两种情况:
    i. 解码成功:当 i 位置上的数在 [1, 9] 之间的时候,说明 i 位置上的数是可以单独解码的,那么此时 [, i] 区间上的解码⽅法应该等于 [0, i - 1] 区间上的解码⽅法。因为 [0, i - 1] 区间上的所有解码结果,后⾯填上⼀个 i 位置解码后的字⺟就可以了。此时 dp[i] = dp[i - 1] ;
    ii. 解码失败:当 i 位置上的数是 0 的时候,说明 i 位置上的数是不能单独解码的,那么此时 [0, i] 区间上不存在解码⽅法。因为 i 位置如果单独参与解码,但是解码失败了,那么前⾯做的努⼒就全部⽩费了。此时 dp[i] = 0 。
  • ◦ 让 i 位置上的数与 i - 1 位置上的数结合在⼀起,解码成⼀个字⺟,也存在「解码成功」和「解码失败」两种情况:
    i. 解码成功:当结合的数在 [10, 26] 之间的时候,说明 [i - 1, i] 两个位置是可以解码成功的,那么此时 [0, i] 区间上的解码⽅法应该等于 [0, i - 2 ] 区间上的解码⽅法,原因同上。此时 dp[i] = dp[i - 2] ;
    ii. 解码失败:当结合的数在 [0, 9] 和 [27 , 99] 之间的时候,说明两个位置结合后解码失败(这⾥⼀定要注意 00 01 02 03 04 … 这⼏种情况),那么此时 [0, i] 区间上的解码⽅法就不存在了,原因依旧同上。此时 dp[i] = 0 。

综上所述: dp[i] 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上⾯四种情况下,解码成功的两种的累加和(因为我们关⼼的是解码⽅法,既然解码失败,就不⽤加⼊到最终结果中去),因此可以得到状态转移⽅程( dp[i] 默认初始化为 0 ):
i. 当 s[i] 上的数在 [1, 9] 区间上时: dp[i] += dp[i - 1] ;
ii. 当 s[i - 1] 与 s[i] 上的数结合后,在 [10, 26] 之间的时候: dp[i] += dp[i - 2] ;
如果上述两个判断都不成⽴,说明没有解码⽅法, dp[i] 就是默认值 0。

3.初始化
⽅法⼀(直接初始化):
由于可能要⽤到 i - 1 以及 i - 2 位置上的 dp 值,因此要先初始化「前两个位置」。
初始化 dp[0] :
i. 当 s[0] == ‘0’ 时,没有编码⽅法,结果 dp[0] = 0 ;
ii. 当 s[0] != ‘0’ 时,能编码成功, dp[0] = 1
初始化 dp[1] :
i. 当 s[1] 在 [1,9] 之间时,能单独编码,此时 dp[1] += dp[0] (原因同上,dp[1] 默认为 0 )
ii. 当 s[0] 与 s[1] 结合后的数在 [10, 26] 之间时,说明在前两个字符中,⼜有⼀种编码⽅式,此时 dp[1] += 1
⽅法⼆(添加辅助位置初始化):
可以在最前⾯加上⼀个辅助结点,帮助我们初始化。使⽤这种技巧要注意两个点:
i. 辅助结点⾥⾯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;
ii. 下标的映射关系

4.填表顺序
毫⽆疑问是「从左往右」

5.返回值
应该返回 dp[n - 1] 的值,表⽰在 [0, n - 1] 区间上的编码⽅法

算法代码:

使⽤直接初始化的⽅式解决问题:

class Solution{
 public int numDecodings(String ss) {
	 // 1. 创建 dp 表
	 // 2. 初始化
	 // 3. 填表
	 // 4. 返回值
	 int n = ss.length();
	 char[] s = ss.toCharArray();
	 int[] dp = new int[n];
	 if(s[0] != '0') dp[0] = 1; // 初始化第⼀个位置
	 if(n == 1) return dp[0]; // 处理边界情况
	 // 初始化第⼆个位置
	 if(s[1] != '0' && s[0] != '0') dp[1] += 1;
	 int t = (s[0] - '0') * 10 + s[1] - '0';
	 if(t >= 10 && t <= 26) dp[1] += 1;
	 for(int i = 2; i < n; i++){
		 // 先处理第⼀种情况
		 if(s[i] != '0') dp[i] += dp[i - 1];
		 // 处理第⼆种情况
		 int tt = (s[i - 1] - '0') * 10 + s[i] - '0';
		 if(tt >= 10 && tt <= 26) dp[i] += dp[i - 2];
	 }
	 return dp[n - 1];
 }
}

⽤添加辅助结点的⽅式初始化:

class Solution{
 public int numDecodings(String ss) {
	 // 1. 创建 dp 表
	 // 2. 初始化
	 // 3. 填表
	 // 4. 返回值
	 int n = ss.length();
	 char[] s = ss.toCharArray();
	 int[] dp = new int[n + 1];
	 dp[0] = 1; // 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
	 if(s[1 - 1] != '0') dp[1] = 1;
	 for(int i = 2; i <= n; i++){
		 // 先处理第⼀种情况
		 if(s[i - 1] != '0') dp[i] += dp[i - 1];
		 // 处理第⼆种情况
		 int tt = (s[i - 2] - '0') * 10 + s[i - 1] - '0';
		 if(tt >= 10 && tt <= 26) dp[i] += dp[i - 2];
	 }
	 return dp[n];
 }
}
Logo

GitCode 天启AI是一款由 GitCode 团队打造的智能助手,基于先进的LLM(大语言模型)与多智能体 Agent 技术构建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、智能、多模态的创作与开发支持。它不仅支持自然语言对话,还具备处理文件、生成 PPT、撰写分析报告、开发 Web 应用等多项能力,真正做到“一句话,让 Al帮你完成复杂任务”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