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QTT vs. 普通 HTTP 请求:一篇面向工程师的深度对比
MQTT 和 HTTP 是两种常见的通信协议,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场景。HTTP 采用请求-响应模型,适合网页浏览、文件传输和一次性查询等场景,具有无状态、通用性强等特点。MQTT 则采用发布/订阅模型,专为物联网设计,具有轻量、低带宽、高丢包容忍度等优势,适合高频小包、实时双向通信的场景。MQTT 通过长连接和心跳机制保持通信,减少连接开销,而 HTTP 通常采用短连接或复用连接。MQTT 在帧开销
MQTT vs. 普通 HTTP 请求:一篇面向工程师的深度对比
一句话摘要:如果把 HTTP 想象成「点菜 + 上菜」的单向流程,那么 MQTT 更像是「自助餐厅」——食客(客户端)和厨师(Broker)之间的窗口永远敞开,随时能端进端出。对于大量 小包、双向、实时 的物联网流量,MQTT 往往效率高得多;而在 文件传输、一次性查询、网页接口 等场景,HTTP 依旧是不二之选。
1. 协议诞生背景
协议 | 初衷 | 设计关键词 |
---|---|---|
HTTP/1.1 → 3 | 1990 年代为网页文档而生 | 请求-响应、无状态、通用 |
MQTT 3.1 → 5.0 | 1999 年为油管 SCADA 引擎远程监控而生 | 轻量、发布/订阅、低带宽/高丢包 |
HTTP 的核心是「一次请求换一次响应」,天然适合浏览器/REST API;MQTT 则针对「窄带、频繁、双向」的物联网通信做了彻底减负设计。
2. 通信模型:请求-响应 vs. 发布/订阅
-
HTTP
- 客户端发起 TCP/TLS 连接
- 发送 GET/POST… 请求
- 服务器返回响应并可立即关闭或复用连接(HTTP/1.1 Keep-Alive、HTTP/2 多路复用)
-
MQTT
- 客户端 一次
CONNECT
→CONNACK
建立会话 - 任何时刻可
PUBLISH
消息到主题,也可SUBSCRIBE
主题接收下行 - 直到
DISCONNECT
,同一套接字始终保持,Broker 能主动推送
- 客户端 一次
这种 双向、多对多 的 Broker 转发模式,让设备间无需知道彼此 IP/URI,只认主题即可。
3. 长连接 vs. 短连接
维度 | MQTT | HTTP |
---|---|---|
连接生命周期 | 单次握手,常驻 Keep Alive | 每次请求常见重新握手 (或靠 HTTP/2 复用) |
心跳机制 | PINGREQ/PINGRESP 默认 10–300 s |
无协议级心跳;靠 TCP/HTTP 层超时 |
NAT 友好度 | 需定期心跳避免 NAT 回收 | 短连接每次重建,基本无 NAT 问题 |
在蜂窝/运营商网络里,NAT 空闲回收常设为 5 分钟左右,因此 MQTT Keep Alive 建议 120–300 s;HTTP 轮询则天然避免此问题,但牺牲了时效和流量。
4. 帧开销与带宽利用
指标 | MQTT (最小) | HTTP/1.1 (最小) |
---|---|---|
报文首部 | 2 字节 0x10 0x00 |
≥ 8 字节 GET / HTTP/1.1 … |
典型交互 | 单 PUBLISH 8–10 B | 一次 GET/POST 数十到上百 B |
当设备只发几字节传感器值时,HTTP 头部开销会远超有效负载;MQTT 则几乎全部都是业务数据。实际测试显示,在 100 字节以下消息高频发送场景,MQTT 流量可比 HTTP 省 70 % 以上。
5. 可靠性:QoS 与重传策略
层级 | MQTT | HTTP |
---|---|---|
传输层 | TCP/TLS (可选 WebSocket) | TCP/TLS / QUIC |
应用层重试 | QoS 0/1/2 (至多一次、至少一次、仅一次) |
无;成功就靠 TCP ACK |
离线缓存 | Session Expiry / Persistent Session | 需客户端自行实现 |
遗嘱消息 | 支持 | 无原生 |
MQTT 5 进一步引入 Reason Code、Session Expiry Interval 等机制,细粒度控制离线行为,而 HTTP 若想做到同等可靠性,需要额外的应用层逻辑。
6. 安全与鉴权
-
传输层:二者都能跑在 TLS 之上;MQTT 常用 8883,HTTP s 443。
-
身份鉴权:
- HTTP 依赖 Token/Cookie/JWT;
- MQTT 可用用户名/密码、X.509、基于主题的 ACL。
-
细粒度权限:MQTT Broker 可按 主题树 授权订阅/发布粒度,而 HTTP 通常按 URL 路径控制。
7. 生态与实现成本
维度 | MQTT | HTTP |
---|---|---|
服务器/Broker | Mosquitto、EMQX、HiveMQ、RabbitMQ… | Nginx、Apache、Node.js、云函数 |
客户端 SDK | 10 kB 级别 C 库到全栈语言 | 浏览器原生、cURL、各种 REST SDK |
调试工具 | MQTT Explorer, mosquitto_sub/pub | Postman, curl, 浏览器 F12 |
HTTP 几乎无处不在,浏览器和后端框架原生支持;而 MQTT 需要部署 Broker,但重量级服务器也越来越云原生(EMQX-K8s、HiveMQ Cloud)。([hivemq.com][2])
8. 典型应用场景对比
选 MQTT 的理由 | 选 HTTP 的理由 |
---|---|
高频小包:传感器秒级上报 | 低频大包:固件 OTA、图像上传 |
实时下行:云控继电器、推送 | 配置读取:一次性查询设备状态 |
弱网 / 付费流量:蜂窝、星链 | 已有 Web 基础:RESTful 微服务 |
需要离线缓存:电梯监控、油井 | 标准化接口:三方对接、浏览器 |
9. 结语
- MQTT = 轻量、长连、发布/订阅、双向实时
- HTTP = 通用、无状态、请求/响应、生态庞大
在 IoT 端云 通信里,两者并非零和:
控制与事件 → MQTT,配置与下载 → HTTP/HTTPS
同一设备跑双协议 的架构,已经是工业网关和云平台的常态。
理解它们的底层差异,才能在架构设计时把“实时性、功耗、带宽、复杂度”四个指标调到最优。希望本文能帮助你在下一个项目中 选对协议、少走弯路。

GitCode 天启AI是一款由 GitCode 团队打造的智能助手,基于先进的LLM(大语言模型)与多智能体 Agent 技术构建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、智能、多模态的创作与开发支持。它不仅支持自然语言对话,还具备处理文件、生成 PPT、撰写分析报告、开发 Web 应用等多项能力,真正做到“一句话,让 Al帮你完成复杂任务”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