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义模型干扰观测器

理论推导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  所谓被控对象的名义模型,就是说,实际被控对象无论是通过系统建模还是系统辨识,都无法获得十分精确的参数,名义模型就是与实际系统模型相近的模型,可近似二者相同,即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连续系统
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干扰信号为在5−6s5-6s56s内将输入信号幅值减小3个单位,如下所示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添加扰动补偿

系统框图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输出响应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由上图可以看出,系统响应在5−6s5-6s56s内出现波动,但幅度不大。

系统实际输入信号ininin如下所示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见,信号ininin很快将干扰信号衰减掉。

不添加扰动补偿

系统框图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输出响应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由上图可见,不添加扰动补偿时,系统输出响应在5−6s5-6s56s内波动幅度较大。

系统实际输入信号ininin如下所示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信号ininin对干扰信号衰的衰减速度就比较慢了。
  通过对比可见,加入扰动补偿后,系统的响应更加平稳,抗干扰能力明显增强,但也有明显的缺点,就是估计扰动信号时引入了微分,其将会放大噪声的影响,而低通滤波器Q(s)Q(s)Q(s)又不能将截止频率设置的很低,否则系统将会降低干扰信号的衰减速度,最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。添加测量噪声后,系统响应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这就很糟糕了。

离散系统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系统框图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系统响应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指数收敛干扰观测器

理论推导

假设某一阶系统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得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  设计观测器的思想就是,利用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差值来修正估计值,可将观测器设计为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干扰ddd的变化是缓慢的,即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令观测误差为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该微分方程的解为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由上式可知,观测误差是呈指数收敛的,收敛速度由KKK决定。我们再看看设计的观测器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这个观测器并不是完美的,因为有系统输出的微分,这与名义模型干扰观测器有相同的不足,故而还需要对观测器进行改善。将上式变形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于是有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那么新的观测器设计为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以看出,新的观测器不在有系统输出的微分,利用辅助变量zzz相当于对模型降阶,再来对这个干扰观测器进行分析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该微分方程的解为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仿真

仍以上述系统为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系统框图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系统响应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见系统受干扰的影响较小,再看看估计的干扰值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见,对干扰的观测效果较好,我们在看看正弦干扰信号的观测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见对正弦干扰信号的观测效果也较为理想。

Logo

GitCode 天启AI是一款由 GitCode 团队打造的智能助手,基于先进的LLM(大语言模型)与多智能体 Agent 技术构建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、智能、多模态的创作与开发支持。它不仅支持自然语言对话,还具备处理文件、生成 PPT、撰写分析报告、开发 Web 应用等多项能力,真正做到“一句话,让 Al帮你完成复杂任务”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