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徐彬看来,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已“涌现”出令人瞩目的翻译能力,其多语种支持与闪电般的速度远超人工极限。然而当一家出版社尝试用AI翻译整本图书时,20万字的初稿中潜藏的无数“暗雷”,却让专业译者耗费的心力丝毫未减——最终项目无奈回归传统流程。这一幕恰如AI翻译浪潮下的隐喻:技术高歌猛进,但人类译者的身影并未退场。


冲击与重构:翻译行业的价值裂变

AI翻译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语言服务行业。在网文出海领域,阅文集团2024年新增AI翻译作品超2000部,效率提升近9倍,成本骤降90%以上。市场的回应残酷而直接:译者张文洁亲历了稿费从千字50元一路滑坡至30元的历程,大批从业者被迫转型为“AI校对员”。原本需要十人团队的翻译任务,如今可能仅需两人完成译后审校6。当经验在算法面前贬值,译者李欣宇痛感“经验变成了一种无用的积累”。

价格体系的崩塌背后是工作模式的根本变革。纯人工翻译需求锐减,MTPE(机器翻译+译后编辑)成为主流。译者从创作主体降格为修正者,在算法的框架下填补文化术语的空白——从仙侠小说的“元婴”“筑基”,到网络流行语“破防”的语境转换,AI的直译常显笨拙,需人工介入才能避免“break defense”式的误译尴尬。

技术的光辉与暗影:AI翻译的双面性

2025年首个AI翻译实战榜单TransBench的发布,揭示了技术的最新高度。GPT-4o以综合得分第一登顶“翻译AI天花板”,DeepL作为专业机器翻译模型异军突起,而Qwen系列则在文化特性翻译中展现独特优势。该评测的创新在于引入“幻觉率”“文化禁忌词”等维度,直指AI的深层缺陷——当GPT-4o将“magazines”(弹夹)误译为“杂志”,或是忽略敬语规范触发用户不满时,其理解力的边界暴露无遗。

徐彬教授犀利指出,AI的误译往往没有规律可循。一本20万字的书籍若全权交由ChatGPT处理,潜藏的错误如同随机散布的地雷,迫使专业译者必须逐句审校,工作量并未实质减轻。而在跨文化交流的深水区,如谢嘉鹏所言,AI在处理多义词、隐喻和文化特定表达时仍举步维艰,文学翻译中的人类创造力仍是不可替代的壁垒。

不可替代的“人”性:译者的核心价值

当技术乐观者畅想无障碍交流时代时,徐彬的亲身经历泼了一盆冷水。在日本旅行时,翻译APP帮他解决了交通、点餐等事务性需求,却无法促成一次随性的酒吧闲谈——“机器的滞后感让对话僵硬,缺乏情感连接”。这揭示了AI的本质局限:翻译不仅是信息转换,更是文化转码与情感共鸣。卢安然对此深有共鸣:“翻译的本质是精准传递思维与思想,绝非机械的语言转换”。

在专业领域,人类译者的价值更为凸显。医学合同、文学经典的翻译要求对文化脉络的深刻把握;国际谈判、宣传文案的措辞需承载战略意图。如黄友义在国际传播研讨会上所强调的,让世界读懂中国需要译者跨越文化鸿沟,进行创造性重构——这是算法尚未攻克的智慧高地。

共生之道:人机协作的新范式

面对冲击,行业正探索突围路径。山东省翻译协会提出“拥抱技术,携手赋能”的理念,推动译者掌握AI工具;徐彬教授主张译者需“了解并能有效驾驭AI工具”。《计算机辅助翻译教程》等教材的出版,将Trados、memoQ等工具的使用纳入教学体系,助力译者从“语言工匠”转型为“技术指挥官”。

译国译民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模板:AI处理标准化文本,人类聚焦创意润色与文化调适,形成流水线式协作4。这种模式既释放了AI的效率优势——日均处理80万字的规模远超人工极限,又通过三审三校流程守住质量关。正如谢嘉鹏所预见的:“AI翻译工具可作为辅助,但最终把关仍需专业译者完成”7。

未来已来:翻译教育的重构与希望

教育领域的变革已悄然启动。上海外国语大学冯庆华教授呼吁在翻译教学中强化人机合作训练;澳门大学李德凤则推动以技术写作能力撬动课程改革。市场对译者的期待已从单一语言能力转向“专业知识+文化素养+技术工具”的复合型人才。

卢安然对此有清醒认知:“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。最终金字塔尖的译者,仍要将AI的译文‘改到百分百效果’”。这些精英译者将扮演双重角色:既是文化转码的艺术家,也是训练算法的“AI导师”——通过构建专业术语库、设计优化指令,引导技术突破文化藩篱。


东京酒吧里,徐彬教授用翻译APP点单时,机器为他递上啤酒,却未能传递老板朋友眼中的笑意。当GPT-4o在TransBench榜单上熠熠生辉,当Qwen模型试图破解“元婴”的英译难题,人类译者依然在文学隐喻的迷雾中点亮灯火。

翻译的价值天平上,速度与成本的砝码已倾向AI,而文化转码的深度、情感共鸣的温度,仍牢牢握在人类手中。当山东翻译协会高呼“拥抱技术”时,其深意或许在于:真正的译者从不是语言的仆从,而是驾驭技术、贯通文化的使者——他们的价值从未被高估,只是在算法的光环下曾被短暂遮蔽。

Logo

GitCode 天启AI是一款由 GitCode 团队打造的智能助手,基于先进的LLM(大语言模型)与多智能体 Agent 技术构建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、智能、多模态的创作与开发支持。它不仅支持自然语言对话,还具备处理文件、生成 PPT、撰写分析报告、开发 Web 应用等多项能力,真正做到“一句话,让 Al帮你完成复杂任务”。

更多推荐